导航

当前位置:贵州网贵州文化收藏品读
  • 敦煌研究院创刊推石窟与土遗址等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02-27]
     中新网兰州2月25日电 (记者 冯志军)记者25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为推进石窟与土遗址等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刊载科技考古、文物数字化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该院申请创办学术期刊《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于2021年底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复,拟于2022年第一季度正式创刊。 敦煌研究院是我国最早从事...... [阅读全文]
  • 方文山:中国风、怀旧与时代记忆        [12-08]
     方文山:中国风、怀旧与时代记忆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仇广宇 发于2021.12.6总第1023期《中国新闻周刊》 “我想让诗词离开书本,让篆刻离开宣纸,让歌词离开音乐,看看它们在另外一个世界长什么样子。”2021年11月24日,北京798艺术园区,寒风凛冽中,作词人方文山这样说道。他的大型个人创作巡回展...... [阅读全文]
  • 小康路上氲书香        [12-01]
     小康路上氲书香) 阅读是精神的食粮,一个充盈书香的城市,才是一个富有张力和活力的城市。近日,“2021悦读乐清·文化周”在浙江省乐清市启幕,20个各具韵味的城市书苑当天集中投用,成为文化新地标。 近年来,乐清市以“全民阅读”为突破口,启动城市书苑建设,深化“读书之城”建设,继今年6月投...... [阅读全文]
  • 上戏院长黄昌勇寄语新生:艺术教育是“国之大者” 我们责任重于泰山        [09-09]
     中新网上海9月8日电 (记者 许婧)上海戏剧学院8日举行2021—2022学年开学典礼。531名本科生、302名研究生、52名国际学院的新同学将在上戏开启人生新篇章。这也是上戏建校76年来招生人数最多的一年。 在开学典礼上,2021级四位新生,代表上海戏剧学院全体学生发出了这样的倡议:作为上戏人,我坚决抵...... [阅读全文]
  • 传统工艺:用传统之韵描绘当代之美        [07-05]
     传统工艺:用传统之韵描绘当代之美 随着时代发展,蜡染的花纹已跳出仿古的窠臼,以更时尚的样貌走向市场。 李韵摄/光明图片 【忆言忆语】 在传统工艺步入经济新常态之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适时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由原文化部、工信...... [阅读全文]
  • 援青院线电影《牛王》在安徽合肥首映        [07-05]
     中新网合肥7月3日电 (刘浩)3日,支援青海题材院线电影《牛王》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首映式。 该片由李墨言执导,知名演员张国强、王大治联袂主演,7月份在全国公映。 据了解,电影《牛王》讲述的是一个爱与信念的故事,少年格桑为了找回装上运牛车的“牛王”,开始了一段从祁连山至山东省阳信县的冒...... [阅读全文]
  • 西湖申遗成功十周年 长三角地区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联盟成立        [06-26]
     中新网杭州6月24日电 (江杨烨 夏攀)行吟山水,一湖潋滟千年。6月24日,在浙江西子湖畔,庆祝杭州西湖申遗成功十周年、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一周年暨“杭州西湖日”活动正式启幕。现场,长三角地区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联盟正式成立。图为活动现场。 江杨烨 摄 2011年6月24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3...... [阅读全文]
  • 【地评线】飞天网评:浓情端午粽飘香 传统文化永流芳        [06-14]
     “额头画王、手戴五彩”“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划龙舟、吃粽子、浴兰汤这些传统民俗,是端午节最鲜明的标志。 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 [阅读全文]
  • “对胖女孩恶意满满”,谁在助推容貌焦虑?        [03-22]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3月22日电(记者 上官云)随处可见的化妆品柜台,网络上不断推送的美容、瘦身攻略……如今,人们想让自己变美,有了更多方法。 追求美没问题,问题在于对审美的定义似乎正在趋向单一化。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美逐渐有了标准:巴掌脸、A4腰……对照自身,女性很容易发现自己所谓的“缺...... [阅读全文]
  • 冲上热搜的“福”和“褔” 到底谁来拜大年        [01-30]
     “福” 示字旁 读fú 古义: 1、幸福。与“祸”相对。 又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2、祭过神的酒肉。 “褔” 衣字旁 念fù 古义: 通副,一套衣服。太平天国时期避幼主洪天贵福名讳加笔改字,恩宠之意 1月25日,“福和褔是同一个字吗”登上微博热搜,斩获3.3亿阅读量。 事实上,冲上热搜的...... [阅读全文]
  •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支招”公共文化建设        [12-28]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支招”公共文化建设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周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日前分组审议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执法检查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普遍认为,法律的颁布实施对公共文化建设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但也正如报告指出的,有的地方、有些方面法律的执...... [阅读全文]
  • 中国发布首个智能图书编校排系统        [08-15]
     中新社北京8月14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首个智能图书编校排系统“中知编校”14日在北京正式发布,旨在建立起一套集著作权保护、智能化编校排、图书出版、印刷服务、版权管理及运营于一体的数字化出版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在发布会上致辞指出,21世纪,读者阅读习惯和...... [阅读全文]
  • 新书《大熊猫史话(1869-2019)》发布:用大熊猫讲好“中国故事”        [05-29]
     中新网雅安5月28日电 (刘刚)“讲好大熊猫故事,用大熊猫讲好中国故事、讲好雅安故事、讲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28日,《大熊猫史话(1869-2019)》新书发布会暨雅州讲坛“大熊猫文化”专题讲座在四川省雅安市举行。 据悉,该书全书20余万字,分上篇《生物大熊猫1969-1949》、下篇《文化大熊猫1...... [阅读全文]
  • 当你“走神”时 什么导致你感到无聊?        [04-24]
     走神,请注意  我从小练就了一种特殊的能力,外表看起来淡定专注,大脑早已神飞天外。这种技能帮助我挺过了无聊的课程、会议和部分工作时间。这让我舒服并愧疚着,毕竟从小到大,家长、老师苦口婆心地教育我们要专心,分心有害。 幸运的是,科学家发现,无法集中注意力的不止我一个人。多项研究发...... [阅读全文]
  • 研究表明:中原生铁技术或早至战国时期已传播至新疆        [02-22]
     中新网西安2月21日电 (记者 田进)记者21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专家对新疆出土的部分铁器进行科学研究后发现,中原的生铁技术可能早至战国时期已经传播至新疆。 据了解,考古人员对新疆新源县加噶村墓地、伊犁特克斯军马场一连墓地、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墓地等处出土20余件战国至秦汉时期铁器...... [阅读全文]
上一页1下一页

Copyright © 2012-2024 www.gz.kcties.com 贵州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邮箱:1837655332@qq.com